媒体报道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媒体报道

在三秦大地书写新的绿色传奇

2024-12-30 | 责任编辑 :admin | 浏览数 :149 | 内容来源:本站编辑发布

12月22日 ,在位于秦岭脚下的土锤咖啡馆 ,46岁的宋迺红正熟练地操作着磨豆机 、咖啡机 ,不到一分钟 ,一杯拉花咖啡就制作完成 。

身着西式马甲 ,佩戴写有英文名字“Emily”的工牌……如今的宋迺红干练潇洒 。而在几年前 ,她还只是个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村妇女 。

咖啡进了村 ,宋迺红的日子也“洋气”了起来 。在这个由废弃的粉石厂改造而成的咖啡馆里 ,三五成群的顾客悠闲地喝着咖啡 ,壮美的秦岭正是绝佳的“佐餐”美景 。

青山莽莽 ,既饱了游客眼福 ,也富了秦岭山乡 。

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。陕西始终牢记“国之大者” 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,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,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。

听一座山的生命脉动

9月底 ,地处秦岭深处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消息 :继亮相洋县和宁陕之后 ,秦岭新物种——秦岭缺翅螳再度现身佛坪海拔1850米区域 。

短期内 ,新物种连续在秦岭深处多地现身 。作为3800多种种子植物 、600多种脊椎动物共同栖息的“大家园” ,秦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长廊价值持续显现 。

秦岭和合南北 、泽被天下 ,是我国的中央水塔 ,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。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 ,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 、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 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。

“石井街道栗园坡村东 ,疑似有废弃物堆放 。”12月15日 ,西安市鄠邑区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 ,屏幕上跳出的“警报”吸引了工作人员赵娜的注意 。

赵娜立刻联系责任网格员毛娟 :“无人机巡航传回画面 ,发现乱排乱放问题 。”

不到1个小时 ,毛娟就赶到了栗园坡村 ,对现场拍照取证并通知所属街道办及时处理 。

这是“秦岭生态卫士”3.0版的最新“组合拳”——

“一张图”看山 ,山林河流 、房屋建筑 、矿产分布……多类数据一图统揽 ,形成秦岭“数字沙盘” ;

“一张网”护山 ,一村建立一网格 、配备至少一名网格员 ,形成市 、区(县) 、镇(街道) 、村4级网格管理体系 ;

“一平台”管山 ,整合市级平台 、6个区(县)平台 、若干行业平台 ,信息共享 、数据互通 ,形成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大平台……

卫星定期“遥感” ,无人机日常巡飞 ,摄像头实时监测 ,网格员值守巡查……随着“空天地人”一体的秦岭生态环境监测保护系统持续发力 ,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不断健全 。

目前 ,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 、网格化监管平台已覆盖涉及秦岭陕西段6市39县508个乡镇 ,对2510个网格单元和近8000名网格员实施动态监管 。

智慧管山 ,系统治山 ,折射出陕西从加快治理 、加大保护 ,到加速发展的生态优先 、绿色发展之路 。

秦岭之绿愈发厚重 ,一座山的生命脉动也愈发强劲 。

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,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 、碧水 、净土保卫战 ,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。随着秦岭地区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,陕西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显著增强 。”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博士王琳杰表示 ,植被覆盖率的提升不仅促进了地区气候的稳定 ,增强了秦岭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 ,也为多样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 。

11月29日 ,延安南泥湾 ,几只朱鹮正悠闲地觅食 。去年 ,国家实验项目朱鹮野化繁育放飞基地落户南泥湾林场 。今年5月 ,首只南泥湾籍朱鹮成功出壳 ,基地内已有26只朱鹮“安家” 。

从“重新发现”时的孤羽7只 ,到如今万鹮竞翔 ,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保护下 ,朱鹮种群数量突破1万只 ,足迹遍及三秦大地 。

不仅如此 ,象征着和平 、友谊的朱鹮 ,还作为“友好使者”远赴日本、韩国开展“外交”活动 ,促进了中日 、中韩合作与交流 。

朱鹮种群“复壮”正是秦岭生态持续向好的体现 。统计数据显示 ,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长到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的345只 ;金丝猴种群数量5900余只 ;羚牛种群数量突破5000只 。

守护好秦岭 ,并非一时一地之责 ,更需聚合协作共赢之力 。

目前 ,秦岭陕西段拥有生态空间面积超89% ,森林覆盖面积达82% ,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区域面积占到99% 。这是一份写在青山绿水间的陕西答卷 。

看一片原的绿色奇迹

中华祖脉绿意葱茏 ,黄土高原壮美如画 。

12月26日正午 ,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阳光正好 。谈起今年的收入 ,村民赵永东笑得合不拢嘴 :“今年的果子长得好 ,收入比去年高 !”

陕北地区大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,曾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、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。

如今 ,千沟万壑 ,绿意浸染 ,产业勃兴 。

从“不毛之地”到“塞上江南” ,连续多年的卫星遥感图 ,记录下黄土高原从“黄”到“绿”的历史性转变 。

目前 ,延安市植被覆盖率达到81.3% ,全省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半固定 ,陕西成为首个“拴牢”流动沙地的省份 ,绿色版图向北推移了400多公里 。

绿水青山 ,来之不易——

在延安 ,宜川县“悬崖造林队”连续20年植树拦泥沙 、造林保水土 ,在悬崖上种下近4万亩约280万棵树苗 ;

在榆林 ,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400多名治沙女兵扎根大漠 、鏖战沙海 ,近50年时间里推平沙丘800多座 ,治理荒漠14225亩 ,种植5000多亩沙生植物和经济林 。

锁住了脚下的泥土 ,拦住了流动的风沙 ,高原上的绿色奇迹持续上演 。

从建淤地坝 、挖鱼鳞坑 、铺固沙格 、修旱地梯田等土办法 ,到“光伏+” 、声波增雨等新技术 ,陕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不断摸索 、创新 ,历尽千辛万苦 ,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。

为了有效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,陕西深入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 ,完善“三北”工程系统实施机制 ,加强植被保护与修复 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,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屏障 。

“黄河干流(陕西段)全线水质达到Ⅱ类 ,流域年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,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 。”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田江说 。

走进米脂县高西沟村 ,昔日满山光秃秃的“刺眼黄”早已变成了林草盖坡洼的“希望绿” 。如今 ,高西沟人可以自豪地说 :“滚滚黄河 ,没有高西沟的泥 !”

豪迈的宣言 ,来自于一代代人埋头苦干的奋斗 。

经过多年不懈努力 ,陕西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,打好沙化土地全面治理 、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 、渭北旱塬植被恢复三大省域标志性战役 。

从一棵树一点绿 ,到一片林满眼绿 。点滴汇聚 ,成就了三秦大地山川巨变 ,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。

护一滴水的清流永续

壮美三秦 ,从北到南 ,既要守得青山永在 ,也要护好碧水长流 。

12月21日 ,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指挥处置中心 ,指挥平台大屏上 ,汉江流域各监测点位的实时画面清晰可见 。

“系统主要监测水质的酸碱度 、高锰酸盐 、重金属等13项指标 。”中心副主任何勇指着屏幕告诉记者 ,“目前 ,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……”

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地 ,确保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”是陕西义不容辞的责任 。

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 。10年来 ,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680亿立方米 ,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,受水地群众所用的每10杯水中 ,有7杯来自陕西。引汉济渭工程通水一年 ,已向西安供水超过1亿立方米 。

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,陕西突出污染防治重点攻坚 ,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,从源头守护一滴水的“清流永续” 。

——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 ,以经济生态化 、生态经济化为方向谋发展 ,陕西对陕南三市所有水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 ,确保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 。

——推进矿区生态系统恢复 ,实施生态流量保障 、小流域建设和坡耕地综合整治 ,对水土流失治理类优先控制单元实施高标准治理 。

——开展水域岸线生态修复 ,修订《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》 ,完成省级重要湿地调查并实施保护与修复 ,出台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 ,建立了汉丹江流域鱼类资源数据库 。

“节水优先 、空间均衡 、系统治理 、两手发力” 。陕西1.97万名河湖长及志愿者 ,用行动诠释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。

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 。如何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?

夜幕降临 ,位于秦岭深处的柞水县朱家湾村依然热闹 。作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3年评选的“最佳旅游乡村” ,这里的生态“高颜值”变为了经济的“高价值” ,好山好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引擎 。

在发展中保护 、在保护中发展 。目前 ,朱家湾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。

端牢生态碗 、吃上生态饭 ,富集的生态价值正是群众的“幸福靠山”——

在榆林 ,陕西首例工业用水水权交易在这里达成 ,为优化水资源配置 、适应市场需求水权交易模式提供了有效探索 。

在延安 ,黄河流域“买碳”企业最多的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在这里达成 ,为尊龙凯时·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!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提供宝贵经验 ;

在商洛 ,结合树木固碳释氧功能建立的碳交易市场 ,按预售方式实现全省首单CCER(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)项目交易 ,生态“增量”带来绿色“销量”。这一经验在全省推广 。

这一项项尝试 ,正是陕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,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生动注脚 。

为守护好水环境 ,陕西以引汉济渭 、东庄水利枢纽 、黄河古贤等重大水利工程牵引水资源高效配置、合理利用 ,为绿色发展赋能增力 ,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,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局面 。

人不负青山 ,青山定不负人 。锚定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目标 ,保蓝天 、护碧水 、守净土 ,陕西正在三秦大地书写新的绿色传奇 。(记者 :刘印 徐颖 李欣泽

 
 
 
打印本页||关闭本页  
版权所有 :尊龙凯时·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!投资集团 © Copyright 2012-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6011219140号
地址 :西安市高新路2号 尊龙凯时·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!国际广场34层
技术支持: